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

正向心理學》目標設定的幸福科學


調查 1953 年級耶魯畢業生,問他們是否有特定目標,是否寫下他們的目標?有部分人說他們心中有目標,但只有 3% 的人在某處寫下他們的目標,二十年後,調查人員聯絡這些畢業生,結果非常神奇,有目標的那一部份學生,成功致富顯然優於沒有目標的人,寫下目標 3% 的人的財富總和比其他 97% 的總和還多!

這項神奇的目標設定有效性研究只有一個問題:「這項調查從未發生過」。(引自 Fast Company 雜誌 )耶魯大學表示,完全沒有這項研究調查的紀錄,人們詢問研究人員的資料來源時,他們無法舉證,無法證明其真實性。

目標設定是坊間激勵書籍或課程中最常提到的主題之一,然而這些書籍或課程流傳的內容往往未經科學驗證、充斥誇張不實的效果,甚至引用根本不存在的研究。若看了或聽了這些偽科學內容,不但無法讓你夢想成真、幸福快樂,反而還為因為極高的期望而帶來極深的失望。


根據心理學的研究,目標設定至少有下列四種副作用:

一、隧道視野:目標設定者往往產生視野窄化的現象,將注意力集中在欲達成的目標上,因而忽略與目標無直接相關的機會與資源。例如一心一意只想考上高普考的考生,常常因此看不見更多有助於其職涯發展的工作機會。

二、短視近利:目標設定者往往為了追求短期的益處,而忽略長期的益處。例如企業常常為了達到短期績效目標,而忽略長期的研發與教育訓練工作。個人則常常為了達到短期的經濟目標,而忽視人際關係與健康等長期而嚴重要的無形資產。

三、不擇手段:為了達到目標往往讓人忽略手段的正當性。例如企業為了盈餘目標開始做假帳、各人為了經濟目標則開始販售對消費者有利的保險、傳直銷或各式高風險金融產品。

四、喪失內在動機:過度追求目標會讓您可犧牲當下的樂趣、不斷延後幸福感,認為只要達成目標就會帶來快樂。如此反而無法專注在追求目標的過程、從過程中得到報酬。無法從過程中得到樂趣的人,通常無法達到目標,或者常常發生的情況是,達成目標後才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。不論哪一種情況,回首自己花了大半輩子時間卻無法達成想要的結果,都會引發及杜的無意義感。


那麼,究竟要如何設定目標,才能在達成目標或朝著目標進展時,增加一個人的幸福感呢?正向心理學研究發現,目標的設定必須符合下列三個條件,才能有助於目標的答誠與進展,並在帶來更多的正向情緒與意義感。
1.設定「自我協和目標」:目標必須符合你的需求、價值觀、自我概念和心理特質。

2.
設定「自主性目標」:目標必須是你自己設定的,而非由別人賦予的目標,或盲目追求他人的目標。

3.
設定「進取型目標」:目標必須能引發積極的行動,而非只是迴避負面的行為。

如果目標能與自己的內在抽象特質與價值觀相符,且是經過自己思考而願意付出努力去追求的,最後目標的內容還能引導你去做現在或未來所必須做的事,那麼當這個目標達成,或者在你朝向這個目標踏出的每一步中,都能為你帶來幸福快樂、滿足感以及意義感。


推薦您好書:《快樂是一種陷阱》、《動機,單純的力量》、《正向心理學》、《不理性的力量》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