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

《探索人格潛能,看見更真實的自己》閱讀心得


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箴言中:「認識你自己」是很重要但又不容易的事。盧梭在《懺悔錄》中:「有時候我是那麼不像我自己,我可能是被一個和我性格完全相反的人占據了。」透過人格心理學的研究,替我們解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奇特面向,幫助我們看見自己或他人不同的面貌。

先談談為什麼我們常覺得都市人比較冷漠,而農村人比較熱情?當我們在想這個問題時,不只要想到人格特質的影響(是不是比較冷漠的人都住到都市),還要考慮到環境(都市讓我們表現出冷漠的一面)。心理學家米爾格倫認為都市是刺激的來源,而且這些刺激的累積效果,對人類的幸福會產生決定性的有害影響,因此我們透過減輕超載量的適應機制來對付這一問題。也就是我們在都市已經發展出一個不涉入他人的規範。相反地,當我們在都市想要與他人接近時,反而會有壓力。人格特質和環境的交互作用,如果能搭配得很好,就能如魚得水,生活得很自在。相反的,若有一個熱愛持續刺激環境的人卻住到一個效區僻靜之處,那就很難適應。這是我們考量一個人特質時,需要搭配其情境的重要。

在心理學中,有主要五大人格特質/內向性、嚴謹自律性、神經質、親和性、經驗開放性。沒有什麼特質是一定好或一定壞,而是依情境或是環境需要,不同特質能適時發揮。即使是個人特質在某一情況是不利的,我們仍有『自由特質』能適應新挑戰的能耐。因此,書中特別提醒我們,別太認真看待自己的五大特質分數。若太執著於我就是內向的人,無法應付多人的社交大場面;若是我就是經驗封閉不喜歡嘗試新事物…反而我們被特質囚禁了,在這世界上順暢遊走的自由度受到很大的局限。

然而有時,我們在執行重要的計劃時,做出令人意外的行為。而這些計劃通常是在推動生命意義的計劃。當人生不斷祭出挑戰,我們需改變方向,並調整我們的特質。而能獲得最大快樂的人,是那些能夠匯聚一己特質的人。在書中所提到:「特質是我們所擁有的,計劃卻是我們去做的事;背景使我們陷入其中,計劃卻能拉著我們往前開拓新的可能性,而其中一種可能性就是更美好的人生、更快樂的生活。」

最後,這本書提醒我們「幸福的藝術」人格與幸福,我們和自己的每一次互動交涉,都能為我們帶來啟發,更認識自己;但也可能帶來挑戰,因為需要和自己某種程度的和解,這是一場雙人舞,由自己與內在的自己不斷在建構與解構,認識自己真是一輩子的功課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